自愛生活

原生家庭影響一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

Sallly
Sallly
July 26, 2024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過,「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原生家庭是形塑我們成長、性格、行為模式的關鍵因素,其影響深遠且持久。那麼到底什麼是原生家庭?我們又該如何了解和克服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呢?

原生家庭影響一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的影響?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lfred Adler)曾說過,「幸福的人一生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原生家庭是形塑我們成長、性格、行為模式的關鍵因素,其影響深遠且持久。那麼到底什麼是原生家庭?我們又該如何了解和克服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呢?

原生家庭的定義

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這個概念由心理學家費爾曼( David S. Freeman)所提出,意指一個人一開始出生並成長的家庭環境,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親戚所構成,但不僅限於血緣關係。更強調是孩童的成長環境。這個家庭環境提供了我們初步的社會化過程,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價值觀、信念、行為態度和情感反應。

原生家庭的影響

心理學家費爾曼認為,原生家庭的互動模式、父母的教養方式、家庭成員間的關係質量,都會深刻影響一個人的自尊、自信、以及與他人的關係。例如,一個在批評和比較中成長的孩子,可能會發展出自卑和競爭的性格特徵,也可能會感到自己沒有價值,而出現無助、焦慮、抑鬱、憤怒、恐懼等情緒的出現。

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他們也會表現出不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以致在與人交往時出現困難,因而加深對自我價值觀和自我認同的貶低,長期懷疑自己,令他們有較高機會重複陷入相同的不健康親密關係當中。

原生家庭的情緒勒索:真實版的年少日記

在原生家庭中,情緒勒索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不健康互動模式。這種行為模式不僅對被勒索者造成心理壓力,也影響了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健康,童年曾經歷過情緒勒索的小孩長大後在身心健康方面也會容易受到阻礙。

電影《年少日記》中,班主任的哥哥因為學業成績不比自己,父母不但常常拿他與自己比較,而且亦會常常苛刻、打鬧哥哥,加上父親有家暴問題,母親為了維繫家庭而飽受壓力,有時也會不自覺將壓力加於哥哥,最終釀成悲劇的發生。別以為這只是電影才出現的情節,其實真實版的年少日記天天發生,比比皆是,只是結果未必如電影般即時反映出來,可能往往要到孩童長大後,在生活各個方面,才慢慢顯露出來。

常見受原生家庭影響的個性/行為模式

原生家庭的影響可能導致多種個性和行為模式,如過度遷就、自我犧牲、控制欲或逃避衝突。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這些行為模式往往源於童年時期對家庭環境的適應策略,成年後這些模式可能會成為個體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即使它們不再適用。

心理醫生專業支援/心理輔導 Q&A

原生家庭影響一個人至深,要辨別和處理呢?我們請來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註冊輔導心理學家吳芷嫣(Natalie)和我們分享。

Q1: 如何割裂原生家庭的羈絆?

A:首先要覺察。要覺察自己有一些重複的習慣,一些內化了的價值觀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

當覺察到後,第二步就是要觀察原生家庭對自己造成什麼的影響,例如一些性格上的特質,例如有個案列,有個女事主從小到大,無論成績考得多好,家人都會跟她說她不夠好,久而久之,長大後無論她做得多好,她都會認為還不夠。所以當覺察這些特質以後,第一就是先不要立即重複慣性的行為,例如立即否認自己的付出;第二,開始改變行為,例如稱讚自己很好,這個修補。

Q2: 如何避免受原生家庭影響?

原生家庭的影響是無法避免,因為成長環境是透過很多潛移默化去影響一個人,無論是好還是壞。雖然我們無法避免,但我們有辦法透過覺察去進行改變。而且今日你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他日你也會自己組織家庭,成為另一個原生家庭,因此留意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避免重蹈覆轍,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心理專家簡介:

吳芷嫣(Natalie)是心理學學士以及輔導心理學碩士,香港心理學會輔導心理學註冊輔導心理學家以及香港心理及催眠治療學會/美國國際醫學及牙科催眠治療協會認可的臨床催眠治療師,同時有靜觀導師的資格。

圖片來源:電影《年少日記》劇照

下載應用程式